
慈善老人林東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舊中國,自幼被家人遺棄,行乞失學。在乞討中,他度過了童年和少年,饑餓、疾病、貧困、屈辱……受盡人間苦難,嚐盡人間辛酸,在鄉里鄉親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下才生存下來,而這也使他幼小的心靈萌發慈悲樂施、眾生平等的善念。新中國成立後,得到國家和人民的照顧,有一段安穩的生活,惜好景不常,因工傷意外和中風後遺症,導致半身不遂。在命懸一線之際,因緣際會,得蒙佛恩而康復,遂將整個人生觀扭轉過來,並以濟公活佛為師,創辦東井圓佛會。
東井圓佛會本著“以國為主、以民為本、慈善報國”的宗旨,分別在港澳和溫哥華註冊為非牟利慈善團體。為報答師恩,林東廣為號召善信加入助學扶老、救急扶危的行善行列。他深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他本著“留有餘之地以報國家,留有餘之財以助造化,留有餘之祿以饋社會,留有餘之福以蔭子孫”的理念,個人捐資興辦教育及社會福利事業的資金超過2000萬元,發動親友、熱心人士捐款超過4000萬元。在外人看來,林東“很有錢”,但林東卻說:“不是我有錢,而是我有心。”
他又曾說:“一個人沒有文化,就如同沒有心臟;我沒有唸過書,希望貧苦的孩子都擁有讀書的機會。”因著這個信念,他早年配合中國僑聯在貧困山區做了不少助學建校的工作。2007年,林東帶動港澳東井圓會眾到四川樂山關愛留守兒童,並因而啟發同行兒童萌發出捐款助人的善苗之心。。隨後,他又帶領各地東井圓會員開展宗教和文化的教育工作,包括2009年於溫哥華舉辦“宗教和諧交流會”,2010年在澳門舉辦“兩岸四地宗教與社會公益關係研討會”。2011年初,林東帶領東井圓佛會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民間信仰與傳統文化”展覽。今年是中國人的龍年,為了提昇北美華裔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及提高學習中文的興趣,東井圓佛會與德教會紫屏閣於2月4日在溫哥華瑞迪森酒店舉行2012龍年大溫青少年中文知識競賽。
身兼坦洲鎮老人活動中心名譽會長的林東,經常應邀出席老人中心的大型活動。為了讓老人們老有所樂,他又贊助了老人活動中心門球賽、文藝晚會、老人節活動等。林東深知老人們酷愛粵劇,又特意捐款贊助粵劇表演,讓坦洲鎮老人們過足了戲癮。林東一直認為,自己癱瘓多年後能夠奇跡地康復如初,是孝心感動了天地;從兩天粒米未進的流浪少年把討來的菜餅送給行乞的老人,到不計前嫌、百般孝敬遺棄自己的親生母親;再到從自己微薄的工資裡擠出錢來資助附近的敬老院,林東不僅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還推動身邊的人,積極開展敬老、愛老、尊老、助老的各項善行。
林東提倡慈悲不分宗教、濟世不限地域,於本世紀初帶領東井圓佛會與台灣文化院、德教會紫靖閣在澳門觀音廣場舉辦世界和平祈福法會。2003年葡萄牙發生山林大火時,他即組團前往葡萄牙誦經祈福。南亞海嘯後,他趕赴泰國災區派送物資,為受災罹難者誦經超度。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他數度親赴災區並發起捐建百多所僑心居。除此之外,他近年來屢次向受災災民送暖,先後向2008年南方雪災、2009年台灣水災、2010年海地地震和青海地震與及2011年泰國水災等災民捐款慰問,雪中送炭。他認為:“地球只有一個,每個人都應該愛護我們的地球。螞蟻都知道團結,人類為何做不到?應該以‘大愛’的精神相容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在林東身上,可真實地理解到什麼是大愛無邊。
在2011年國慶節期間,林東倡導在議事亭前地澳門商務旅遊中心廳舉辦“澳門社會與濟公文化展覽”,讓澳門市民了解回歸後澳門特區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民生等方面的發展。為了延續社區和諧的信息,東井圓佛會及深水埗體育會於去年底在香港寶安道遊樂場舉行“社區和諧攜手創飄色巡遊暨嘉年華會”。與此同時,東井圓佛會近年亦積極在港澳籌辦贈醫施藥服務,幫助草根人士除病解困。對於社會公益事業,無論何時,林東先生毫不吝嗇;而對於自己,每時每刻,他都是克勤克儉。他有一個習慣,不論在哪裡吃飯,吃不完的飯菜一律打包,決不允許浪費。他說:“真希望那些在大酒店裡吃飯的人都少浪費一個菜,讓大家一起用實際行動來幫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和為吃飯犯愁的弱勢群體。”
林東老人,不是大富豪,他只是一位年過八十的耆老,因十年如一日鍥而不捨地為窮人化緣,被內地傳媒冠以“平民慈善家”的稱號。他無我利他的善行,於2005年獲中國公益時報頒發“最無私奉獻獎”,於2007和2008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慈善家”之一,並先後獲頒“人道服務獎章”、“影響中華公益的60位慈善家”和“國際慈善功勛人物獎”等。去年,林東老人又獲頒逸仙獎金獎,今年年初,他剛獲中華慈善總會頒發“愛心個人獎”。這些獎項肯定了他的善行,但老人家卻表示自己已八十多了,不需要揚名,只希望樹立一個榜樣,感動更多不同階層人士慷慨解囊,關愛傷病苦困者。他說:“救助弱者,是我一生的心願,也是我的幸福所在。一顆芝麻儘管小,但如果撒播出去,可以生出很多芝麻。一個人經常行善,就像鹽可以調百味,雖不為人所見,但其功用無人可否定。”
東井圓佛會創辦人林東剛在2011年獲香港亞洲電視舉辦、全港市民投票選出,成為“感動香港十大年度人物”。林東會長致力行善的精神,經亞洲電視報導後已廣為人知,他無私助人的事蹟亦成為香港人身邊一個感人故事。林東不單是東井圓佛會會長,也是中國澳門德教會濟修閣閣長及溫哥華紫屏閣永遠閣長,亦同時兼任中華慈善總會理事、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名譽會長、香港大埔天后宮名譽會長、澳門道教協會名譽會長、泰國德教慈善總會名譽顧問和濟公慈善總會永遠名譽會長等職務,一直身體力行,用愛心溫暖著眾多苦困人士的同時,也用這份愛心感召著眾多社會各界的人們走上了慈善助人之路。
林東獲獎摘要
獎項: |
頒發機構或活動: |
獲獎日期: |
愛心個人獎 |
中華慈善總會 |
2012年 |
逸仙獎金獎 |
中山市人民政府 |
2011年 |
感動香港年度人物獎 |
香港亞洲電視 |
2011年 |
國際慈善功勛人物獎 |
第四屆國際慈善論壇 |
2010年 |
影響中華公益的60位慈善家 |
中國慈善排行榜辦公室 |
2009年 |
2008中國十大慈善家 |
榜樣公益系列活動組委會 |
2008年 |
愛心大使 |
中國關愛成長行動委員會 |
2008年 |
人道服務獎章 |
中國紅十字會 |
2007年 |
2007中國十大慈善家 |
榜樣公益系列活動組委會 |
2007年 |
2006愛國報國事業先進人物 |
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 |
2006年 |
僑(愛)心工程特別貢獻獎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2006年 |
中國大陸慈善家排行榜最無私奉獻獎 |
中國民政部 |
2005年 |
首屆中華慈善人物 |
中華慈善總會 |
2005年 |
感動香港的林東
亞洲電視的《2011感動香港》人物選舉共有26組候選人物,林東成為了其中一位候選人。經全港公開投票和大會評委遴選後,東井圓佛會創辦人林東成為了2011年感動香港十大年度人物之一,並於2011年12月11日頒獎禮中獲獎。林東會長致力行善的精神,經亞洲電視廣播後已廣為人知;他無私助人的事蹟亦成為香港人身邊的一個經典故事。
感動香港人物的評選準則:
- 為推動香港發展做出傑出貢獻。
- 在專業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為港贏得榮譽。
- 維護社會公義,捍衛港人利益。
- 平凡的高尚者。
如何才算是感動的人、感動的事?
- 熱心公益、家傳戶曉,成就豐功偉業。
- 讓你看過、聽過他的故事後,不需要情緒激昂,反而有淡淡的一點酸,原來這已是感動人心的故事。
- 有些慈善家即使做過不少好事,贏得不少掌聲及熱淚,但仍然表現謙卑,自嘲在社會上微不足道。
- 林東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問他覺得自己是甚麼時,他回答自己只是一顆鹽,當別人有困難時,將自己融化在水中,即使自己一無所有,只要滿足了別人的需要便可。在珍饈百味中,鹽是無形的,但卻會令人感受得到。
- 這令我體會到,最不需要別人掛在口邊的人與事,其實就是最感動人心的。
(摘錄自:《2011感動香港》內〈濟世救人─林東〉的採訪後記)
|